12月16日-17日,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史忠俊,山东省委外办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李永森,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罗林,普洱学院党委书记胡国云、副校长田洋,德州市外办党组书记、二级巡视员蔡文晓,我校党委书记吴君,党委副书记、校长赵长林,党委委员、副校长刘印房出席会议。会议由赵长林主持。
本次会议由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德州学院联合主办,德州学院东盟研究中心、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孔子学院、德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联盟共同承办。主题是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十周年的回顾与展望,旨在全面梳理和总结十年来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的成就,回顾过往,展望未来,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促进区域国别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
会上,史忠俊致辞,他表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提出十年来,东盟与中国战略对接和政策联通不断增强。要进一步加强东盟研究,做好规制标准的设计研究,加强青年交流,深化教育人文交流,推进文明交流互鉴、民心相通,不断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
李永森致辞,他介绍了山东省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情况。他表示,近年来在外交部及全省各地各部门大力支持下,山东与东盟国家在经贸、教育、文化友城等方面的交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山东省委外办将积极调动全省各方面的力量,为推动山东与东盟国家的全方位交流合作作出积极的贡献,努力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共同命运共同体贡献新动力。
罗林致辞,他介绍了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的工作情况,他表示,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入调查研究,深挖合作潜力,促进中国—东盟双方各界的相互了解,积极提出加大双边交流合作的具体建议,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开拓更广阔空间,也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的下一个十年保驾护航。
吴君在致辞中对中国—东盟中心、山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对会议的指导和支持表示感谢,向与会的各位专家、同仁们表示欢迎。他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和事业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学校国际化办学特色和东盟研究中心的情况。吴君表示,学校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坚持发挥智库育人、科研育人的功能,开展有组织的东盟区域国别研究和高端人才培养,积极服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与文明交流互鉴注入新动力、做出新贡献。
党委副书记、校长赵长林主持会议
研讨会上,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王子昌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宋国华、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副院长葛红亮、普洱学院党委书记胡国云、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孔子学院马方院长张晓威、赣南师范大学新加坡研究中心主任魏炜、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韦红教授、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周密、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郭延军、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副院长顾佳赟、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孔子学院理事长尤芳达、天津市教育科学院终身教育研究所所长杨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国家风险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为斌、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罗林共计14位专家作了主旨报告。
中国—东盟中心,山东省委外办,德州市外办,省内部分高校专家、学者,我校国际交流合作处、科研处、东盟研究中心、生态与资源环境学院、音乐学院、体育学院、外国语学院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作者:马晓敏 摄影:刘伟东 秦丽萍 供稿审核人:张国强 张琦)